杏彩注册平台1987年文物普查时在通江县石洞口发现一块石碑,碑上镌刻《永乐四年通江伐楠木运京记碑》,记载了永乐四年八月十三日,奉旨采办楠木的数量以及运到重庆,再接运赴京交割的情况。此次采木10筏,按明制一筏80根,也就是在通江县采办楠木800根。当时,一个地区一次性采办量都如此之大, 不难想象明清两朝对蜀地木材的倚重。
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,成都城开始大规模的重建。总督年羹尧在郫县太和场石堤堰新凿“筑断堰”,将徐堰河与府河连通,形成直通成都的水运航道。岷江上游松潘、茂汶采伐的原木,灌县一带的竹木,通过府河源源不断地漂运到成都。唐昌码头舟楫往来,一片繁荣,木船一天便可以抵达成都,九里堤成为成都水运的门户,处于北郊的雍家渡杏彩注册登录官网、王爷庙都曾是热闹的码头。
灌县白沙河口——宝瓶口——柏条河——胥家场、金马场——唐昌滴水岩——郫县三道堰——郫县与成都的府河界河——成都洞子口。早发灌县,经六个钟头,午后可到达成都。一年中,端午节这天停漂,农历冬月底枯水期罢漂。
进入时期,岷江上游采伐木材水运经营兴旺一时。1912年,曾任四川西路军统领的灌县漩口乡绅姚宝珊与法国教士道集资4万元成立“森茂”伐木公司对理番孟东沟作大规模砍伐,通过岷江漂运至紫坪铺起漂,扎筏驾运到成都销售2万多立方尺,这是内地入山砍伐森林的开始。1915年又开伐梭罗沟。
1937年,四川省政府以办成渝铁路为名,联合中央实业和铁道部、建设银行公司、川黔铁路公司(中法合办)及川沪资本家,合资200万元,在上海组建“四川伐木公司”,后更名“中国木业公司”。抗战胜利后,伐木商大多亏本歇业。据资料统计,1912-1949年,岷江上游共水运木材34.37万立方米,最高年1943年达2.664万立方米,沿河两岸森林的有伐无栽,森林遭到极大的破坏。
因为岷江的伐木、水运,产生了一些特殊的行业。旧时,采伐工被称为“劈师”,运输工称“漂师”,放筏工称“筏太公”。由于水路十分险恶,特别是在狭窄的宝瓶口,打翻木筏的事故多有发生。因此,这条水道长久以来,历练出一支驾筏高手,他们熟悉水路,水性好,长期闯荡在河上,跟水神打交道。虽说危险,但收入高,只要能活着从成都回来,总有不菲的进账。从事这行职业的多是贫穷之家的人,有些还是父子二代或祖孙三代。
1949年12月31日,在中央西南局办公会议上指出:“要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,带动百业发展,不但可以恢复经济,而且可以争取人心,稳定人心。”铁路建设需要大批量的建设材料。木材成了建设材料的重中之重。“在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,木材为各项基本建设之主要材料,需要甚巨……”,“目前成都市基本建设已施工工程所需木材,供应甚感困难……”。省财经委的文件中此种表述屡次出现。
在这种如火如荼的成都大建设中,处于府河进入成都门户的九里堤、洞子口(现在的沙河源)一带成为了重要的木材集散地。特别是成渝、宝成杏彩注册登录官网、襄渝等铁路的修通,通过铁路专线连接火车北站,四川的木材行销全国21个省(市),四川木材是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”的抢手货。
1950年,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宣布森林收归国有,四川森林采伐进入国家管理行列。3月,中央林业部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。 5月,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组建了西南伐木总公司,设立了川东、川南、川西、川北四个伐木公司。川西伐木公司主要负责岷江木材的采伐和水运。府河上漂的木就是川西伐木公司的木头。
1956年建立岷江木材水运分局、大渡河木材水运局;1966年成立雅砻江木材水运局,1969年归属四川省林业厅管理。四川木材水运的格局基本形成。实际形成了四川三家木材水运巨头:大渡河局、长江局和岷江局。它们分别对应流域木材的运输和销售。其中业务最繁忙的,是运输终点位于成都洞子口的岷江局。
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区洞子口,曾是岷江水运木材的重要集散区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成千上万的漂木昼夜不息地漂进成都,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贮木厂收贮、销售,北门一带迅速发展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。曹家巷有省、市建工局木材加工厂,万福桥有成都木材公司及贮木厂,九里堤有成都木材综合厂、成都贮木厂等大中型国有企业,张家巷、金华街、上河坝等处云集了各种木业单位。木业单位聚集,厂房毗邻,机器轰鸣,汽车、牛拉车、马拉车、人力板车来来往往,原木和木制品进进出出,热闹非凡,一时有了“建北门”之称。
1952年,川西伐木公司在成都设立收购站,分西站、北站、南站,负责岷江水运木材和收购陆运木材。1953年3月整合为成都贮木场,场址设在九里堤府河西岸。8月,川西伐木公司设立木材漂运处,1953年11月正式改为“川西分局正河流送工队”,负责正河流运送木材到紫坪铺,再由都江堰的水运大队水运到成都。
1956年2月,为统筹岷江流域各森林工业局的木材流运工作,加强采伐和流运管理,成立“四川森林工业管理局岷江木材水运处”杏彩注册登录官网,成都洞子口的成都贮木场归属其中,实现了岷江流域木材水运的统一领导、组织、管理、协调,有效促进四川铁路建设走向。
1998年9月1日,四川全部停止天然林采伐,宣告岷江木材水运结束。实际上,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,森工企业开始面临资源日渐枯竭,经营困难的局面。1996年,岷江局只运输木材28712立方米,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月的运输量。当年,岷江局亏损超过380万元。最窘迫的时候,职工们4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。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。1996年,绝大部分森工企业开始就地移交厂办学校、森林公安分局等。
岷江漂木史其实就是一段伐木史,千百年来西南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,“只伐不植”使历史上曾经的野生林大多荡然无存。绵延631.5公里的木材水运河道,为成都城市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。喧嚣一时的成都北门,只是一个特殊时期恢复生产、发展经济的需要。随着生产技术的改变,交通形态的转变,城市规模的嬗变,水运已经不是最经济的运输手段,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木材也因使用范围变小,从重要的生产材料向生活材料转变。府河漂木的壮观场面,已经成为老成都人一段悠长的回忆了。